动物学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0254-5853
国内刊号:53-1040/Q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5673 人次
 
    本刊论文
动物在中德文化中不同的含义_中德文化差异

  论文导读::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国家语言了解本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程度很高,是一个能够很好体现两国文化差异的方面。本文就针对这个方面对中德两国文化差异展开讨论。

  论文关键词:动物词汇,中德文化差异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国家语言了解本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中,关于动物的词汇和习语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文章就针对汉,德两种语言中对动物的文化内涵赋予不同的含义展开讨论:

  一、同一种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

  动物在世界各地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会产生相同或近似的联想,由此动物获了相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 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它为我们打猎看家,现在它又是许多家庭中的宠物,在很多家庭中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德国人对狗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把狗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因此在两种语言中,涉及到狗的俗语都非常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大致上来说狗在德汉两种语言中的象征意义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它在两国都受到喜爱,但它在两种语言中却都被看作是低贱或卑鄙狡猾的象征。汉语中表现狗低贱的熟语举不胜举:“狗腿子”中德文化差异,“狗咬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等等,表现其卑鄙狡猾的有“不出声的狗才咬人”,“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等等。此外汉语中的“狗”有时还有不识好歹的意思,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德语中也有很多体现狗低贱和狡猾的谚语或惯用语,如“jemanden wie einen Hundbehandeln"(像对待狗一样对待某人一一蔑视地对待某人)," Die freundlichsten Hunde beil?en amschlimmsten.”(友好的狗咬人最凶),"Ein bissiger Hundzeigt dieZahne nicht.(咬人的狗不露牙)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再如,牛在农业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在机器发明之前,拉车、耕田、推磨等重体力活只能靠它。所以在农业社会,牛被看作是农民家里非常重要的财产。因此牛在两种语言中都有财富的象征意义。如汉语里的“一个黄牛半个娃”,“喂牛如孝子”都体现出牛对农民的重要性。德语表现牛作为财富的谚语通常都用奶牛(Kuh)这个词,如“Ein Mantel und eine Kuh,deckt viel Armut. "(一件大衣一头奶牛,贫困不再愁)此外,由于牛体形庞大,动作迟缓,而且总是毫无怨言地做着辛劳的工作,所以它在两种语言中又都有愚蠢、反应迟钝的象征意义。如汉语谚语“对牛弹琴,一窍不通”,成语“牛骥同皂”,德语谚语“Man kann von einem Ochsennicht mehr verlangen als ein Stuck Rindfleisch. "(从牛那里我们只能得到牛肉)等等。

  还有,驴子这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都是愚蠢的象征,比如德语中“Du Esel l "(你这头驴!)或者“So ein alter Esel j"(真是头老驴子!)都是骂人的话,相当于我们的“你这头蠢驴!”。德语中还有个熟语“die Eselsbrucke"(驴桥)指的是帮助记忆的简便方法,也是源于驴子比较愚蠢的寓意。因为在过河时,马可以一跃而过,而驴则一定需要一座桥。

  二、同一动物在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象征意义

  由于各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里的人很容易对同一动物产生不同的联想中德文化差异,从而赋予它们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文化内涵。

  比如:“杜鹃”在中国又被称为“布谷鸟”,由于它的叫声“布谷布谷”提醒人们安排农事,因此农村有“布谷布谷,种粮种谷”的谚语。每年布谷鸟一叫就意味着播种的时候到了,又是一季新收成的开始,人们当然欢迎它。相比之下,德国文学作品及成语中“杜鹃”(Kuckuck)这种鸟的文化形象却不是很固定,它随一定的语境变化有显著的不同含义:(1)在德国古老的传说中,杜鹃鸟是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鸟,它的叫声(一声表示一年)可预测人的寿命,还能告知闺中的少女何时出嫁。歌德在他的《春天的预言家》(《Frühlingsorakel》)称杜鹃鸟为“未卜先知鸟”。(2)由于杜鹃是把自己的蛋卵放在别类鸟巢里来孵化幼鸟,因此杜鹃在德国一些成语里具有了不道德、无情、冷酷的文化形象。(3)由于杜鹃发出的啼鸣声时而很近,似乎就在你的头顶上;时而很远,时而在那一边,时而在这一边,有时使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因此在16世纪时,杜鹃在德国的一些文学中成了“魔鬼”的代名词,是替代“魔鬼”的委婉语。因此德国人说“Der Kuckuck wei?.”是指“鬼才知道”;“Der Kuckuck soll dich holen!”“真该让鬼把你抓去。”“Zum Kuckuck!”“见鬼去吧!”;“jm einen Kuckuck ins Nestlegen”是“嫁祸于人”之意。

  再如:在中国,猴子是机灵、敏捷、灵巧的化身。比如形容某人头脑灵活就是“猴儿精”,小孩子调皮就是很“猴”,虽有嗔怪之意却也饱含疼爱之情。古典名著《西游记》更是把一只石缝里蹦出的猴子演绎为敢作敢为、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可见中国人对猴的喜爱。而在德国猴子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它往往是笨蛋、无知之徒的象征。被称作Affe的人一定会大怒,因这是粗话,有“傻”之意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当一个人做了不可思议的疯事时,人们说他“vom Affen gebissen”,“einen Affen haben”居然用来形容人醉醺醺的丑态。

  还有,“猫头鹰”(Eule)多为夜间活动,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独特栖息方式,且叫声凄厉,报复心极强,因此在中国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但由于它在欧洲古老传说中是雅典城(Athen)的保护神雅典娜(Athene)的圣鸟,因此也被德国人看作智慧博学的化身正因为如此,“Eulen nach Athen tragen”(直译为:把猫头鹰带到雅典去)才是“多此一举”。

  三、 不同的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却又相似的象征意义

  在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环境下中德文化差异,不同的动物却可能会有相似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就是说两种语言中所用的动物不用,但它们的喻义是相似的。

  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经常用老鼠来表示说到“胆小”,比如 “胆小如鼠”,“抱头鼠窜”等等,而德语的表达却是“ein Angsthase sein”(胆小如“兔”)。

  汉语中一般用“牛”来形容力气大,不然何来“九牛二虎之力”?而德语中却用“Pferd”(马)来表达这个意思,在德语的俗语中“Keine zehn Pferde bringenmich dorthin.”(直译为:十匹马也不能把我拉到那里去。)力量,还例如“Ein sanftes Wort zieht mehr als vier Pferde. "(一句温柔的话胜过四匹马),“wie ein Pferdarbeiten"(像马一样卖力工作)等。

  要说“雄壮威猛”,当然非“虎”莫属,在中国文化中它是百兽之王,谁与争锋?“狐假虎威”的故事也是由此而来。然而在德语中,勇猛威武的却首推“L?we”(狮子),“wie ein L?we k?mpfen”(像雄狮一样勇猛地战斗)

  提起“笨拙”,我们想到的是“熊”;而德语却用“Elefant”(象)作比,“sich wie ein Elefant imPorzellanladen benehmen”(直译为:就像大象进了瓷器店;意为“笨手笨脚”。)

  通过对比各种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具有丰富的本国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ofstede,G.1984.CulturalDimensions i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January,81-98.

  2.R?hrin,Lutz.Lexikon dersprachlich w?rtlichen Redensarten[M].1973.

  3.陈忱、朱建华,中德熟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比较[J]。《德国研究》,2004, (4)。

  4.张晓青,从动物词汇文化形象看中德文化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5.黄崇岭。从德语和汉语的句法看德国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A].中德跨文 化交际论丛 [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78-179,18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动物学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动物学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